作者;于文军 来源:《陕西日报》
“如不尽快采取措施,掌握大笔科研经费的教授群体可能沦为新的腐败高发人群。”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一位检察官日前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发出警示。教授们在科研经费支配上不乏混乱现象,一些课题经费直接变成了个人收入,而围绕科研经费甚至形成了一条隐秘的腐败生态链,在这一链条上,有教授、财务会计、科研仪器采购人员……
中国的教授曾经清贫过,“搞导弹的不如卖茶蛋的”就是清贫的写照。如今,教育界富了起来,教授们的经济状况也都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一些教授们不安分教书育人,而把贪婪的目光盯向了科研资金。中国还有1.28亿贫困人口,科研资金是国人省吃俭用挤出来的,这钱就是用于科研也不能大手大脚,如若变成个人的财道,将是国家科研以及资金的双重损失。
掌握大笔科研经费的教授群体可能沦为新的腐败高发人群,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据报道:科研经费用于项目仅占40%,腐败生态链的形成就不难理解了。仅浙江省,3年来各高校纪检监察机构共查处案件95件,党政纪处分108人,通过办案挽回直接经济损失4000多万元。需要进一步看到的是,把科研当成发财的门道,挖空心思想着如何贪占科研经费,科研成果的含金量就不敢让人恭维。因此,贪占科研经费腐败问题,应当引起政府和社会的高度关注。
科研经费腐败的滋生蔓延,究其原因,除了教授们的个人私欲外,与管理制度有关。我们对科研项目管理立法滞后,在科研项目立项、审批、经费使用、监管责任等方面,管理制度也不尽完善。因此,要实行科研经费财权和审批权分离,引入公正、公平、公开的评审机制,完善各类管理制度,加大对科研经费的监管、审计力度。